優駿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 Home
  • About
  • Talent Search
  • Assessment
    • 職業適性測評
  • Blog
  • Contact

BLOG

職場充電站

人比人氣死人?

9/13/2018

 
Picture
​經常聽到求職朋友談起換工作的動機,前兩大原因通常是對待遇不滿意,還有跟主管不合。
什麼樣的待遇才算合理?何種管理風格的主管才是讓人樂意共事的呢?
當我更進一步詢問,發現引起不滿的原因是來自比較。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是美國行為科學家亞當斯(Adams)提出的,他認為工作動機是來自於人際之間的相互比較,比較的標準即投入與回報。所謂投入泛指在工作上付出的心力、時間、工作品質與成效等,而回報則是指從工作得到的一切報償,例如薪水、獎金、尊重和肯定等包含在馬斯洛(Maslow)五大需求層次的滿足。
 
公平理論認為除了跟別人比較,自己也會跟自己比。概分為下列四種:
  1. 組織內自比(self-inside):在同一公司中,把現在的工作跟以前做的另一份工作相比較,尤其在組織輪調後常會有這種狀況。
2.      組織外自比(self-outside):拿現在的工作跟以前在別家公司做過的工作來比較。
  1. 組織內他比(other-inside):在同一部門內,拿自己跟其他同事相比。
  2. 組織外他比(other-outside):以自己現在的工作,跟其他公司擔任相同職務的人相比較。
 
當然比較的結果可能比較好,也可能比較差,這都是不公平,但下列的說明是以自認得到的回報較差為例。當員工感到被不公平對待時,可能會有下列六種反應:
  1. 改變自己的投入:不再像過去那樣主動加班或承擔更多工作上的壓力。
  2. 改變工作的成果:降低工作品質,不以爭取高度評價為目標,只要能應付過關,做做表面功夫就好。
  3. 扭曲自我的認同:覺得自己可能某些條件不如人,例如:學經歷、性別、年齡、外型、運氣…等。也許在找到合理化的原因後,能讓自己繼續接受不公平的事實,維持過去的工作投入度。
  4. 扭曲對他人的認知:別人可能是靠關係或作弊才升遷加薪的。
  5. 改變參考對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找一個更差的人來比較後稍感安慰。
  6. 離開現在的工作:下一個工作可能會更好。
 
人們往往對於自己的投入(能力)跟別人得到的回報有高估的傾向,想換工作的朋友不妨客觀衡量自己的付出與報償,人力資源顧問會是很好的諮詢對象。


Comments are closed.

    類別

    All
    人格特質
    企業選才
    職場經驗談
    職涯規劃
    轉職秘訣
    高階人才

     

     

    RSS Feed

​ABOUT
CONTACT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保護
防制就業歧視 
​僱主違法公告
​
求職防騙教戰守則

僱主及求職人申訴處理
​北市就服字第0259號
​優駿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 2020 UGC, all rights reserved.
  • Home
  • About
  • Talent Search
  • Assessment
    • 職業適性測評
  • Blog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