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個季節都有一群畢業生加入職場。雖然在相同的產業中,社會新鮮人的起薪相去不遠,但是在經過四、五年的歷練後,同班畢業的同學在工作上的成就卻開始有了明顯差距,年收入更可能達數倍之差。為什麼會如此?選對公司、具備高超的技術及工作實力、比別人更勤奮努力的工作態度、不斷自我充實、擅於自我行銷…這些固然都是重要的因素,還有一項不可小覷的力量-貴人相助。
最近聽到某個企業主管抱怨,公司需要的人才很難找,更難留,連最近才報到兩個月的部門秘書也要離職。問秘書為什麼想離職?女秘書說:「我家住在郊區,過了十一點鐘就沒有車回家了,我沒辦法每天都這麼晚下班。」這位主管氣憤的說,當初在面談時明明說過,在這家公司,加班是很正常的文化之一,難道她忘了嗎?秘書委屈地回答:「我沒忘,只是我沒想到加班是加到晚上十一、二點,而且還常常如此。」她沒錯,一般人的確很難想像這家公司加班的程度。我建議這位主管日後面試時還是多問幾句,瞭解求職者對加班的認知及經驗,也讓求職者有心理準備。
最近有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面談,一位是最近經常換工作的A君,另一位B君正計畫離開已經服務了十幾年的本土企業。A君是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他的工作能力很強,幹練的外型及辯才無礙的表達能力總讓他輕易通過各種面試難關,取得面試主管的青睞,但是自從離開服務七年的外商企業後,最近幾個新的工作卻都待不到一年。公司制度太差、工時太長、地點太遠、主管太囉嗦、同儕太冷淡、部屬太懶散…都是他必須積極尋找下一個工作的理由。
偶然在運動中心看到一場電動遙控車的國際邀請賽,100位來自亞洲八個國家的選手分4組競賽。每一回合都有十幾輛遙控車依序排列在指定的賽車跑道上,選手們在看台上站成一排,雙手握著遙控器,全神貫注緊盯著場中的愛車。
生涯發展的運作是由個人和組織相互配合而成。個人的生涯規劃跟管理所談的策略規劃在許多觀念上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同之處在於職涯管理是以個人而非以組織為基礎,來進行個人所擁有的資源的分配,整個生涯發展的過程大致上分成五個步驟:
|